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基层党组织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坚强堡垒,校党委组织部主办、各二级党组织承办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项行动”,行动覆盖22个二级党组织、86个党支部和1600余名党员。各单位聚焦“研理论,强化思想武装;重引领,形成示范带动;讲奉献,铭记第一身份”接力开展主题展示,以昂扬之姿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实际行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今天来看商学院党总支的红色行动。
在过去的十年里,商学院在校党委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牢记立德树人职责使命,加强政治引领,把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方向。始终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教育党员在教书育人工作中不断提高政治能力,党支部担负起教育、管理和监督师生党员和组织、宣传、服务其他师生的职责,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践行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
一、组织建设有力,突出党建引领
1.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党的领导,构建学院事业发展的组织保障体系。
商学院党总支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中发挥政治核心、保证监督作用;学院班子,坚持集体领导、党政同责、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各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思想引领和旗帜引领作用;学院工会发挥桥梁纽带、民主监督、矛盾调节、凝聚人心作用;学院分团委发挥党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以多样的形式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做到党建工作、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统筹谋划、齐头并进。
通过党建引领作用的有效发挥,让广大党员干部有更多的成就感,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把党建作为日常工作持续发力。对党员干部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宗旨意识、作风纪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党员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提高履职能力。促进党的组织建设工作朝着透明化,高效率,科学化发展。党总支建设平台的创新发展,创建网络模拟谈心室,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合适的谈心交流对象,做到专而精,提高了服务效率。
3.引导党外人士积极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三大职能。
鼓励党外人士参加学院党总支有关会议和活动,积极组织民主党派和统战团体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调研,围绕学院建设、人才培养、疫情防控、线上教学等方面开展建言献策,充分发挥党外人士在商学院工作中积极发挥作用。民建辽宁省委副主委、大连市政协委员刘立教授,在完成好学校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同时,把参政议政工作作为履职尽责的一项重要任务,累计撰写调研报告50余篇,撰写市政协提案近百篇,连续7年获得市委统战部专题调研一等奖,连续6年获得市政协优秀提案奖,四次参与执笔市政协“一号提案”,20余次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为大连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4.重视教工支部建设和“双带头人”培育工作。
商学院党总支将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积极开展对“双带头人”教师的指导、培训,注重党务和业务同向发力、联动提升。为“双带头人”在课堂教学、科研立项、组建团队、外派研修等方面创造条件,帮助其拓展学术发展通道、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在培育现有“双带头人”的同时,商学院党总支还非常重视将教学、科研骨干教师发展为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骨干。并积极为“双带头人”配齐得力班子,配备熟悉和热爱党务工作的青年党员、学术骨干担任委员,并同时建立党支部书记后备梯队。
二、依托思政项目,体现育人本质
1.“党员服务日”活动。
为进一步增强党员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巩固党的群众基础,营造良好服务氛围,商学院学生党支部开展 “党员服务日”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党员走进同学们之间,面对面、一对一地解决同学们问题,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党员服务日活动大都采用一对一面谈的形式以确保每位同学拥有独立空间与党员们谈心解惑,也可根据班级需求、专业需要,党员服务日走进班级,为全班同学解决现阶段困惑以及学业、就业方面的疑虑,是党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桥梁纽带。让同学们体会到了在党的关怀拥护下,“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氛围。此活动不仅拉近了党员和普通学生的距离,更锻炼了党员们的沟通表达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更加深了服务意识。
2.“党员谈心室”是商学院思想政治工作项目的标志。
凝心聚力,润物无声,“党员谈心室”是商学院师生共建的品牌项目,是商学院党总支为响应基层党建活动,贯彻党的精神,探索新模式与新方法所建立的服务商学院全体师生共建的项目。从成立之初到小有成果,不仅为党促进优秀的后备军培养,也为同学们提供了最信赖最丰富的交流与问题解决平台。在一年40余次的活动中,党员意识思想逐渐与众多同学融合,深入人心。这么多年来党员谈心室持续开展中也进行着不断地革新。从内容上将谈心室分为“党员与家乡的红色故事”、“党员晒履历”和“党员有特长”“党员来帮忙”四个部分。
作为商学院的“心理诊所”,“党员谈心室”时刻关注着学生们生活和思想上的变化,贴近那些平日里关注不到的学生,密切了学生和党组织的关系。遇难事找“党员谈心室”,在同学中已渐渐达成共识,在这里,学生们能够做到进门有欢笑,谈心有倾听,说事有记录,办事有回复。
3.建立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发挥先锋模范导向作用。
为进一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培养青年大学生勇担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在社会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商学院于假期开展“青春筑梦云端,志愿聚爱迎春”线上支教活动。
通过优秀的学生党员传授知识,在社会实践中发挥自身作用。活动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融入课堂,每位志愿者尽职尽责,结合学生教材制作生动有趣的教案,将多年的英语学习经验与技巧倾囊相授。同时,为庆祝建党100周年,优秀学生党员志愿者,在英语授课的基础上开设“小树苗”课堂,并为学生讲授红色经典故事,以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小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此项支教活动面向学院4个年级招募55名优秀志愿者,与共建小学500余名学生进行英语辅导。支教涵盖小学6个年级,52个班级。累计授课时长达320余学时。支教中大学生志愿者们是传授者,也是接收者,不仅收获了学生的喜爱,也收获家长和学校的信任,提升了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奉献意识,以专业知识展现青春风采,用实际行动贡献青春力量。
三、创新工作思路,打造党建品牌
学院党总支在总结多年的工作经验基础上,提出创建思路,概括为“四化举措”、“五微一体”和“六项先锋工程”。
1.以“四化举措”为依据,规范基层党支部制度建设。
从学习常态化、培训规模化、管理清单化、落实载体化入手,以“四化举措”为依托,将基层党建制度落到实处。
2.以“五微一体”沉浸式党日活动为依托,丰富支部活力建设。
一是党员拍摄“微电影”,二是党员上好“微党课”,三是师生体验“微助教”,四是全体感受“微故事”,五是党组织打造“微服务”,通过“五微一体”模式逐步实现“沉浸式”主题党日活动的构建,使活动内容内化于心。
3。开展“六项先锋工程”,发挥学院党建示范引领作用。
一、师德师风评选工程-落实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引导全体教师既做学问之师,又做品行之师,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二、课程思政工程-党建与专业结合构建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库。三、争先创优工程-对标联创,开展标准化支部建设。四、党建阵地服务工程-打造商学家、学生之家等红色教育阵地。五、多媒体宣传工程-开设公众号党员微服务专区以及官方抖音等有效的宣传商学院党建的相关成效。六、党员先锋模范工程-师生组建一支党员服务队、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中党员们亮身份、树形象、做贡献,体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学院党总支先后获得辽宁省先进党组织、辽宁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等荣誉,并于2019年12月获批第二批全国党建标杆院系,通过3年多的建设,在全体师生党员共同努力下,已于2022年4月顺利通过验收。
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建设单位验收通过公示名单
学院将党建与新媒体平台结合,丰富育人载体,打造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库;充分发挥示范建设、优秀典型辐射带动作用,以“一个党组织一个堡垒,一个支部一盏灯,一名党员一面旗。燃起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树起一面旗,带动一大批”为建设思路,积极培育高校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品牌、新媒体平台等,积极利用学校的网站、商学院的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号逐渐形成1个有较大影响力的宣传平台、网络阵地。同时,不断深入理论研究,及时转化理论成果。党总支书记带头进行理论研究,作为主编出版专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带领总支委员、支部书记获批国家级和省市校级相关成果四十余项,撰写商学院特色党建相关论文16篇,均发表于国家级、省级期刊,有力宣传了商学院示范创建的有效做法和相关成效。
党建引领学科发展,党建引领思政课建设,党建引领人才培养,党建引领资政服务。学院将党建工作与学院中心任务充分结合,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
优化专业建设
商学院积极适应新时代需求,动态修订培养方案,优化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实施实践化、跨学科、国际化三个路径,进而实现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各专业建设中做到立专业、找亮点、建特色,建设专业个性化模块教学,实现专业优化建设和改造。
各专业基金产教融合路径,重视社会服务,开展多样化校企深度合作,教师通过教学、科研及指导学生各类从参赛项目实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发挥专业优势,增设跨境电商专业。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依据自身定位和办学特色,增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依托学科专业基础,统筹规划,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学校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提供商科专业建设支撑。
深入教学改革
商学院积极推动思政育人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将思政元素和专业课程建设有效融合,使各类商科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将培养新时代外国语大学学生的国际视野、专业素质和家国情怀结合起来。
教师积极投入教学改革研究,课程建设全面开展,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已有30余门课程成为省级一流课程、校级全外语/双语课程建设、校级在线课程建设、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校级精品示范课程建设。
辽宁省一流课程
大连外国语大学本科教育线上教学优秀课程名单
教学成果丰硕
“基于海外实践基地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获得辽宁省本科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外语类院校外语+旅游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与“基于产教融合的商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等2个项目获得辽宁省本科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外语类高校管理类专业保持式双语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基于产教融合的商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文旅融合背景下新文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商科基础类课程跨校修读学分模式探索-以管理学为例”、“利用在线课程资源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等5个项目获批辽宁省省级教改立项。
省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
旅游管理综合实验室被评为“辽宁省示范实验中心”;“迪斯尼海外实践基地”被评为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中铁渤海铁路轮渡有限责任公司实践教育基地”、和“中远洲际酒店文科实践基地”被评为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批
辽宁省教育厅“本科教学工程”省级海外实习基地证明
教学能力提升
教师教学投入增加,加强了教学资源的储备与运用,积极创新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自我业务素质能力。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比赛,以赛促教,提升教学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获得辽宁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得三等奖2项,获得二十余项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奖项。
贾晓薇老师获得辽宁省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宋刚老师教改立项
王斌老师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张红老师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赋能其他专业
发挥商学院专业特色,开设辅修专业和微专业。
实现所有商科专业全部开设辅修专业,为我校其他专业学生提供商科专业学习平台,有效推动我校其他专业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开设国际财会与金融微专业,为我校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商科课程支持。结合“国内国际双循环”与“一带一路”发展背景,采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在将来的相关领域发展赋能。
科研屡创佳绩
经过十年发展,学院现拥有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分别是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和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学院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开展应用型、实践型教学改革,建有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个,分别是辽宁北方假日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和大连香格里拉大酒店。
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分别是张丽老师主持的“嵌入全球生产网络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与提升路径研究”和孙梁老师主持的“中国新叙事——中国特色政治、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分析”。
学院教师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
国家自科基金课题2项,分别是于妍老师主持的“稀疏多项式组和混合三角多项式组高效同伦算法研究及应用”和周晶淼老师主持的“ECA环境规制下的港航协作运营与绿色技术创新路径研究”;教育部合作科研课题1项,马琳老师主持的“国际航运电商平台的市场进入竞争策略研究”;省级科研课题50余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70余篇;撰写中英文专著及教材40余部;咨政建议获批示10余项。横向课题30余项,经费总额:500余万元。
学院教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学院教师在SSCI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师生捷报频传
教工党员也在各类评选中获得了多项荣誉,宋刚、姜滨滨、刘鸿雷、孙梁、迟铮、艾永芳、柳志南评选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层次人才,孙梁和马琳分别于2020年和2022入选大连市高层次人才,获青年才俊称号;贺金波先后获评大连外国语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巾帼双文明标兵”、“优秀工会干部”、“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谢风媛获得大连外国语大学“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学生党员累计获得各级荣誉称号及赛事奖项一百余项。其中,4人获国家励志奖学金,1人获辽宁省政府奖学金;6人在大创、ACCA JHC就业力大比拼、全国高校商务英语竞赛、“法大杯”国际商务谈判等国家级竞赛类获奖;27人在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导游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日语技能大赛、第九届大连市模拟联合国大会、营销挑战赛等省市级比赛中获奖;34人在各级各类校级评比和赛事中获奖。
时代不负追梦人、未来不枉有心人。学院上下将继续携手同心,以昂扬的姿态奔跑在前进的路上,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汉学院党总支
@新闻与传播学院直属党支部
接力棒交给你们
请展示你们的红色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