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商院青年说 | 听学长学姐讲就业(十二)

  时间:2023-03-27 18:19:29


苗光瑶,中共党员,旅游管理专业2019级2班班长,曾任第五届商学院分团委副书记、20级学生军训教官、21级新生班导生。先后于京东(营销运营岗)、网易(渠道运营岗)、得物(招商运营岗)等公司实习,秋招收获荣耀终端、同程旅行、海昌集团、横店集团等公司offer,现已签约荣耀终端有限公司,岗位为MSS管培生。

在正式求职前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

关于正式求职前的必要准备,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实习经历

实习的主要目的有两点。首先是提前进入职场观察、体验与摸索,越多的实习经历,越可以帮助大家解决自己适合什么行业、什么企业、什么岗位的问题,以此明确正式求职时的主攻目标,以便能够找到大方向,在秋春招中集中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提高求职的成功率。其次是当前的招聘市场愈发重视求职者是否具备实习经历,尤其是大厂名企以及同岗位的实习经历,甚至这在很多公司已经成为了简历能否通过筛选的因素之一。此外,找实习的过程也可以看作是正式求职的模拟考,同样要经历投递、面试和offer等主要环节,可以让大家提前积累相关经验。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公司会面向大三同学招收暑期精英实习生,这区别于日常实习生,具有珍贵的转正机会,堪称秋招的“提前批”。

2. 简历撰写

简历是求职的敲门砖,是大家素质能力、实习实践经历的集中体现,影响着HR对素未谋面的求职者的判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一份好的简历决定着能否获得面试邀约的机会。写简历不是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事情,简历需要你经历的不断增多而不断丰富,甚至在你求职的过程中,因投递的岗位不同,也要对简历进行相应的微调,以此提高成功率。这里建议大家找到已成功获得符合大家预期工作的学长学姐,仿照他们的简历进行撰写,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自我介绍

几乎所有面试开始后,面试官都会让求职者先进行一段自我介绍,这是需要大家提前准备并熟记的。通常来讲大家根据自己的语速快慢,准备500-600字即可,建议大家的自我介绍除前后礼貌用语外,总体分为三至四段,每段开头写出自己某一项优势能力,后面用实习实践经历作为论证。

4. 测评练习

目前大部分的公司都倾向于在收到简历后发送人才测评来进一步检验求职者与公司及岗位的匹配度,测评分数过低往往会失去面试机会,所以大家切忌因题量太大等原因而敷衍测评,一定要认真填写。测评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能力测试,包括逻辑题、数理题、语言题等,这部分大家可以参考行测部分自行联系,熟能生巧;二是性格测试,具体形式可以参考一些比较著名的同类测试,这部分大家可以提前查询一下公司的企业文化以及岗位所需的特性(即思考此公司的此岗位可能喜欢招什么样的员工),结合这两点进行选择,提高与公司和岗位的契合度。一般企业发送的测评链接只有两三天的时限,因此提前联系准备有助于大家提高测评的通过率。

如何撰写一份合格的简历?

首先在外观上,大家总喜欢套用各种各样精美的模板,但其实并不十分建议。端庄的证件照、稳重的字体字号、大方简洁的排版布局就会很好地提升HR对简历主人的第一印象,要注意减少花里胡哨的不必要元素,这些使用不当会有喧宾夺主的嫌疑。

重点应该放在内容上,关于简历内容的撰写,大家容易犯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点:

1.没有主次之分

一份流水账般的简历很容易在数万份简历中沉入海底。有的应聘者同一字体、字号、字色满满当当地写了好几行,却让HR无法快速有效分辨出你的实习实践经历的主要内容,这一问题大家可以通过提取核心概括词前置,加粗重点词及数据等方式改善,让HR在筛选简历时一眼就可以看出你的主要经历的主要内容,及其与岗位相匹配的程度。

2.言语繁复琐碎

对于实习实践经历的描述太过啰嗦,缺乏简洁性。有的同学因一时想不出写什么,便把同一件事车轱辘话来回说,这也是要避免的,简历上要惜字如金,解决无话可写的方法只有对自己继续进行挖掘,这也有利于大家在面试时的临场发挥。

3.以集体代表个人

这种情况的表现便是将集体成果挪作个人成果。例如,“大一担任XX部门部员,工作期间,成功举办大型活动10次,获年度优秀部门奖”,把部门整体产出与荣誉写到自己当部员的经历上,这无法展示你作为个体的能力体现,实际上,对HR来说是一种无效描述,正确的描述应该是“作为一名部员,在部门中扮演何种角色,在工作中运用何种方法解决了哪些问题,完成了哪些任务,对部门产出了哪些成果”。

归根结底,写简历不是自己怎么方便怎么写,而是站在HR的角度,HR怎么方便看我们就怎么写,应该要去思考如何让HR在成千上万份简历中最高效地读完自己的简历,让他看到他想看到的以及我们想让他看到的东西。

在投递简历时,有哪些主要渠道?

关于投递简历的渠道主要有三个。首先是各大公司的招聘官网或公众号,这是我在秋招中最主要的求职渠道,上面有公司所发布职位的第一手信息以及自己投递进度的实时反馈,但是当大家发现某公司招聘网站老旧并长时间未进行更新,很大可能再次投递的反馈会非常漫长,甚至石沉大海;其次是学校的各类招聘会,这个渠道的好处是可以面对面投递并有很大可能获得直接面试的机会,效率会比较高,而且经学校甄别,可信度也比较高;最后是第三方招聘软件,如智联招聘、前途无忧、BOSS直聘等等,但里面公司数量众多,但是鱼龙混杂,大家要注意筛选,看看招聘方对于工作年限、工作地点、休班制度等要求后再进行投递,提高效率。此外还需要小心招聘陷阱,比如挂羊头卖狗肉的虚假招聘,甚至是犯罪分子的诈骗行为。

那该选择什么时机投递简历呢?

关于投递时机,建议大家尽可能地早投。以23届秋招来看,早在8月中下旬便有不少企业开启了秋招通道,12月中下旬便开启了春招通道,要早于大家熟知的“金九银十”、“金三银四”的主流招聘高峰时间,由此可见招聘市场竞争的激烈。

因此,如果大家有心怡的公司,一定要提前关注该公司招聘动态,放出招聘通道后不要因自己准备不足而犹豫,抓紧时间投递,抢占先机。热门公司的热门岗位每天收到的简历可能都是以万计的,岗位招满即止,因此机会稍纵即逝。

如何面对众多公司进行投递选择?

判断一个公司值不值得投递,除了行业的发展前景、公司的知名度以及求职者对岗位的喜爱度等因素外,建议大家在有余力的情况下查找一下公司今年业绩发展,是否连年亏损?是否有较大股权、法律以及其他相关争议?同时在脉脉等平台看下公司的口碑,包括但不限于裁员及赔偿给予情况、对应届生是否友好、企业文化等等,并跟同行业或同规模公司进行比较。另外,也要看一下工作地点以及预计薪资水平,看自己是否可以接受。

针对面试,我们又该如何做好准备?

面试是求职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公司对求职者面对面的直接考察。因此,“裸考”绝不可取,应对面试的准备,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给到大家。

首先,要做到对岗位JD和自己简历的绝对熟悉,面试官所提问题都是根据这两者来提问的,特别是二者匹配度较高的部分,这部分也是你能够通过简历初筛的重要原因。因此,要着重准备这一部分,面试前要思考面试官可能会问的问题,当面试官问到上述有关内容时,要能够立刻反应过来,并有思路地总结语言,进行回答。

其次,在面试之前,建议大家可以通过牛客、小红书、豆瓣论坛等平台搜集一下同公司同岗位或类似岗位的面经,并将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尝试进行提前演练,很有可能你将会在自己的面试中遇到重复出现的问题。

最后,收到面试邀约后提前调试好设备和网络,测试声音与画面的接收,遇到未使用过的会议软件要提前注册好。面试时着装打扮不用太过正式,但也要整洁大方。

面试都有哪些种类呢?

面试一般根据考察角度的不同,分为群面、业务面、总监面、HR面几种类别。

群面,即群体面试,是十余名候选人的集中面试,一般会有自我介绍、小组讨论、代表展示、考官提问等环节,群面中要把握好度,切忌一声不吱,也不要言辞太过激烈,要做好记录和逻辑梳理,注意观察,在正确的时机说出合适的话。群面一般是百分之二十左右的淘汰率,因此参加面试的众位候选人竞争会比较激烈,很少会有peace局。

业务面一般是1V1的形式,主要是对与岗位相关的业务能力的考察,面试官通常是同岗位的业务主管,主要提问内容是大家的实习经历,问题会问的很细致,因此就需要大家做到我前面提过的——对岗位JD和自己简历的绝对熟悉,并以此做大量针对性的准备。此类面试我认为是最重要的一场,因为业务考察是对求职者考察的核心,业务面也是我提到的这几类面试中唯一必定会出现的面试类型。

总监面一般也是1V1的形式,面试者通常是公司的中高层管理者,因此主要对求职者的职业规划、行业认识以及对公司企业文化和的认同度等方面提问,大家最好提前了解下公司的发展历程、基本信息、企业文化等内容。

HR面则主要关心求职者对于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作制度的态度,考察其稳定性,也有可能会在此环节进行谈薪等问题,因此需要大家做好相关的准备,做好记录。

有哪些面试技巧可以分享?

1.面试过程中面对提问不要急于作答,可以停顿几秒,在脑海中短暂缓冲一下,要确保说出的答案要有章法,有逻辑性,有目的性,有因果关系,能够反映出你的优势、能力以及与岗位的匹配度。如果你的回答杂乱无章、毫无头绪,是十分减分的,如果是关于实习实践经历的问题,面试官甚至会以此质疑你经历的真实性。

2.如果出现面试官提出很多刁难问题,并且不断对你给予否定,甚至打断你说话的情况,不要慌乱,这很可能是“压力面”的表现,即对你抗压能力的考察。面对这种情况只需正常作答,不要被干扰就好,如果可以对刁钻问题进行完美解答那更是加分项。

3.在面试中,如果出现回答不出来的问题,大方承认即可,然后简单说下自己的相关看法,表示自己日后会针对薄弱点进一步补足。

关于面试,还有哪些补充吗?

面试的最后,常有反问环节,面试官会允许你向他提一两个问题,这里也是个难得的能够加分的地方,建议提前准备四到五个问题,可以是岗位内容、业务范围、公司战略、行业前景、员工培训、晋升空间等等,不建议提薪资待遇类问题(留到最后谈薪时问HR),切忌问面试官已经讲过的内容、切忌问网上轻易就能查到的内容。

另外,不要面试结束就将其抛诸脑后。每场面试后一定要及时复盘,不然时间长记忆就混乱了,把面试中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带着这些问题重新看你的简历,你就会获得面试官视角。把自己回答效果不好的问题重新思考作答,因为它很有可能会在下次面试中再次出现,所以薄弱处一定要及时进行补强。

在面试过后的签约环节,还有哪些

值得注意的?

当面试通过后,HR便会对接求职者进行谈薪、offer、三方协议、提前实习、签订合同、岗前培训等多个环节。

关于薪资,一般所谈为税前及五险一金扣除前,一定要问清楚薪资构成:月薪=基本工资+绩效+各种补贴+提成(销售性质),以及年终奖发放模式。大家可以在offershow等平台或询问业内人士薪资是否合理,同行业进行对比,多维度进行衡量。

关于offer,建议大家第一个offer不管是否满意,都留下保底求稳,之后再以此offer为基础,对接下来的offer进行比较。

关于三方协议和劳动合同,需要区分开。三方协议是指应届生毕业前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协议,而劳动合同是在应届生取得毕业证与学位证后才可以签订的。

关于提前实习和试用期,毕业签订劳动合同前以在校生身份提前入职参加工作叫实习,时间和薪资没有相关规定;而试用期是指应届生毕业签订劳动合同,与公司确定劳动关系后的考核时期,一般来讲,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试用期薪资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且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最低的工资标准。这个值得大家的留意。

有哪些关于求职方面的建议?

1.稳定心态

保持良好稳定的心态是求职成功的因素之一。与经过长时间复习后一考定生死的考研考公不同,找工作是在几个月的求职期中不断遭受挫折失败又要不断接受新挑战。招聘节奏把握在HR手里,可能投递了很多公司简历都石沉大海,可能在历经多轮面试即将成功的时刻被淘汰,也有可能部分公司态度暧昧若即若离让人抓耳挠腮,这都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但不能因这些问题被搞乱心态,每个求职者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这个过程,要时刻以轻松的精神面貌与积极的实际行动来应对新的挑战。

2.善于总结

善于总结是求职成功的重要法宝。一份心仪的工作本就是用无数封失败的“感谢信”换取的,我们从未有过求职经验的大学生只能以战养战,不断在实战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但区别在于,将经验转化为能力的效率是多少,有的同学可能第一场面试的错误经过及时消化在第二场就可以避免,而有的同学同一个坑踩了四五次才有些许教训,这种距离的拉开就使得部分同学面对好工作可以抢占到先机,而有的同学不行。

3.学会变通

求职中不要钻牛角尖,没有什么绝对好的行业,也没有绝对好的公司和岗位,只有在某段时间内相对合适的行业、公司及岗位。500强固然很好,但小公司未必不是机会;互联网虽然火热,但制造业的稳定性也不可多得;产品经理高薪高福利,但运营岗也可以曲线救国,如果你抱着“非去不可”的想法投入到招聘中,那结果往往不会尽如人意。

4.勇敢自信

求职与招聘的双方是绝对平等的,达成签约意向是双方互相满意的结果。因此在面试中不要羞于对自己的包装与抬高,也不要吝啬对公司的赞扬,但也不要太过。同时,在询问薪资待遇、休班制度、五险一金等问题时,也不要不好意思,但要找好时机,建议在对方决定录用你或主动找你谈的时候。

另外,在求职流程中以及在收到offer后遇到任何不合理的情况,如合同签订、试用期薪资、临时换岗等等相关问题,甚至是来自HR或面试官的PUA,大家都要勇敢并理性地提出质疑,要求对方给予明确答复,这是我们应有的权利。

还有哪些想对同学们说的话?

不知从何时起,仿佛每年都是最难毕业季,无论是考公、考研还是就业,无论哪条赛道都是一年比一年卷,一年比一年拥挤。大环境如此,我们或抱怨或自嘲以解心中烦闷的同时,也应该重拾青年朝气。不要妄自菲薄,要去积极迎接挑战。走出校园,走出家门,多去实习实践,接触社会。只争朝夕,时不我待,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一千多年前,被灰溜溜撵出长安的李白在诗句中无不显露出彷徨与苦闷,但大家也不要忘了大诗人的下一句话,“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